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出现的这些名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决定》名词:增信制度
【决定原文】
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
【名词解读】
增信制度是指以担保、保险、信用衍生工具、结构化金融产品或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行业自律规范文件明确的其他有效形式,为提升融资主体债务信用等级、增强债务履约保障水平、提高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帮助债权人分散、转移信用风险的一种专业性金融服务安排。
《决定》名词:首发经济
【决定原文】
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名词解读】
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涵盖了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首发经济具有时尚、品质、新潮等特征,是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一个地区商业活力、消费实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品牌形象和开放度的重要体现。
《决定》名词:未来产业
【决定原文】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名词解读】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经济增长的最活跃力量,有望培育发展成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抓紧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我国重点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方向,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类脑智能、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生物制造、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这是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决定》名词:数智技术
【决定原文】
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环保、安全等制度约束。
【名词解读】
数智技术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有机融合,可以理解为“数字化+智能化”,是在数字化基础上融合应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过程。数智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工智能+工业制造”、“人工智能+生成设计”等推进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灯塔工厂”建设,推动实现制造业数智化,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决定》名词:职普融通
【决定原文】
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名词解读】
职普融通是指职业教育、普通教育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培养成果互认、发展路径互通等方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样化路径选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决定》名词:专门教育
【决定原文】
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
【名词解读】
专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矫治的重要保护处分措施。专门教育针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对专门学校学生系统深入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明确基本的行为底线,纠正心理和行为偏差。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实要求,是促进青少年整体健康成长的底线保障,关系家庭幸福安宁,也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专门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专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应依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实施。